2023上海金山高三语文二模作文《逻辑的正误和事情对错》写作解析

发布时间:2023-04-24文/发现好网课


2023上海金山高三语文二模作文《逻辑的正误和事情对错》-考题材料


有人说,这个世界的逻辑不是谁有理就谁对,而是在事情的发生过程中,谁损失大就谁错。

个人见解

经济学上有个经典假设,人都是理性的。材料延用此逻辑,相当于是说人都是讲逻辑的,讲道理的。然而,随着经济学不断发展,有了更贴近真实世界的发现,人是非理性的。这也能解释材料前半句的观点,这个世界的逻辑不是谁有理就谁对。

立意解析

01

材料的前半句是反直觉的,不妨先思考“谁有理就谁对”为何符合人的期待,政治道法的教育下,道德共识和法律规章,是日常行事的基本逻辑。事情的发生过程中,人们在竞争、合作碰撞出创新的火花以及不和谐的摩擦,这时候法理、道理便是天秤。神话也常有公正裁决的经典形象,譬如阿努比斯用驼毛称量人的灵魂。既然社会期待是谁有理就谁对,社会的高效运行也必须有一致的理作依据用,不是谁有里就谁对的观点,旨在提醒我们所忽视的,恰恰是真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。倘若世界追求的是高效,那么公平便无法保障,推进机械化生产的进程里,对原有产业链中职位消失造成相关人员的生活动荡,无法忽略。世界的逻辑必须看见具体的人,照顾到人的需求和价值。

02

 

对前半句有清晰的认知后(这可是独立思考后所得,可珍贵了),再将材料的后半句接入思维体系中。虽然增加了复杂程度,但一一对照下来,种种变化和走向仍然是清晰可见的。

在事情的发生过程中,谁损失大就谁错,并不是看上去那么理所当然的。考虑到损失因素,理的正与伪、对与错,联系上不同得与失。倘若既得利益者掌握着评判世界逻辑的话语权,那会对受损失的人造成二次伤害,背负起受侮辱的污名。文学思想史上,之所以对陀思妥耶夫斯基、鲁迅等人青眼有加,正是因为他们不遗余力地为受损害和受侮辱的人正名,避免整个世界进入优胜劣汰的强者逻辑。早在我们为人是利己的还是利他的经典命题争执不休时,便晓得人不能也不应该将社会完全嵌套在社会达尔文主义中,真相是竞争中亦有合作,在合作中寻求共赢,共赢不止是在蛋糕越做越大的背景中,商议利益如何公正的分配,也要考量在社会、时代整体试错后付出代价,所有的参与者各自承担的比重。


03

如你所见,世界的逻辑不可单一,事情发生过程中的螺旋上升必须正视,为效率服务的公正也常被效率所忽视,人文精神是我们在对错之外的深刻理解。讲理,意味着人同时具备理性的思考力以及感性尺度上人文、博爱,更认识到人的局限以及事情发生过程中复杂与多变。世界并不是单次博弈的死亡轮盘,而是重复博弈的游乐园,我们享受智力竞赛的逻辑之美,也渴望在现有态度中权衡利弊,走得更远。诚然世界上同时存在着两种不同的倾斜,胜者为王、赢家通吃的残酷竞争,弱者或麻木沉沦或蛮横无理,但纠结于谁对谁错的对立,推动着社会自证墨菲定律中的悲观预言,一荣俱荣,一损俱损。而我们追求人与世界的共同上升,得有反其道而行之的行动和信心。

相关学习资源

联系微信

  • 扫描微信二维码,联系客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