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届上海宝山一模《人应该用怎样的目光看待事物》写作解析

发布时间:2024-01-09文/发现好网课

2024届上海宝山高三语文一模写作材料:

人的目光赋予事物以价值,那么,我们应该用怎样的目光看待事物?


个人见解

宝山这题看似思辨,实则是一道考察审美能力的题目,那么本期采取一种全新的解析方式,阶梯式一镜到底。

写作解析

 

人的目光赋予事物以价值,不错的,“人是万物的尺度”,并且,赋予事物怎样的价值更会反映你我是一个怎样的人,因此,目光不止是字面意义上的看而已。

 

第一步最为简单也恰恰最难,看见事物。马尔克斯在《百年孤独》中写到,创世伊始,万物没有名字,人们只能用手指指点点。这个阶段便是看见事物,身处丰裕社会,旧事物本是大爆炸级别的信息量,加之新事物层出不穷,远远不是中世纪的学者皓首穷经便能穷尽的规模/体量,始终保持对事物的好奇心和求知欲,实在是一种不可多得的能力。恰如昨夜穹顶上空一闪而过的流星,它们带着星座之名,带着璀璨的瞬间和片刻的消逝,在每一个仰头眺望星空的人的视网膜上留下一道印痕,恰恰回应了王小波的担忧,这个世界没有不可避免地走向庸俗,依然有人望向星空,依然有人在生命的暗夜里采摘意义的芙蓉,依然有后浪重新定义什么值得过活的人生。可见,看见事物既离不开理性知识的积累,又少不了充沛感情的投入。

 

第二步最为普遍也恰恰最是稀缺,看得见事物。人的大脑真的是无比奇妙,为了在陌生环境激活观察的最大潜能,选择在熟悉环境中节能认知能力造成的消耗,简单来讲,人的观察会逐渐迟钝,直至不再对周遭的寻常事物有所观察。看得见事物,是身处于消费时代的你们,要在心中时常敲响的警钟,毕竟万物不再是源自自然的探索,而是被呈现、被运输到面前,看似没有距离,恰恰有着最远的距离,王安石在《褒禅山记》也有此理。更不用说,物的存在愈发的符号化、工具化,商品经济制造了一个空前庞大的超级符号帝国,悄无声息地占据人的注意力和心志,人看待事物的情感从认知收获、情感审美,聚焦到工具属性的层面,即此物是否能达成我为人处世的目的和期待,至于物是何物,物有何不可替代性等命题不再值得探究,“多识草木少识人”是一味现代心灵痹症的解药。所以,看得见事物,便是从海德格尔所言的“沉沦”状态清醒过来,寻觅事物的价值,构建生活的“本真”,为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的追求再添一笔。

 

第三步最是趣味也恰恰最是费神,凝视事物。我在前言部分摘引了金宇澄先生《繁花》中的一段,记载了蓓蒂如何看待自家钢琴的,“苍黑颜色”是看见事物,“一匹懂事的高头黑马”是建立在比喻修辞的思维桥梁上的凝视事物。凝视事物本身可以打破物化事物、异化人的思维痼疾。艺术家们常以自身形象入画,悬置“自恋”的道德判断,我们凝视画家以这种方式作家的场景以及最终的画作成品,便能发现看待事物的奥秘所在,看待不止求最终价值的裁定,也同样是还原价值绵延、变化、萌发的呈现,前者是结果,后者是过程,人不止是活在目的这个点上,更要活在过程这条线。其实,人人都是自己的艺术家,凝视事物的具象存在,为的是从表象世界,沉入内里的意义世界,两者之间有一个硕大无朋的门槛——看见抽象事物的能力。

最终,我们用凝视的目光看待事物,才有可能看见并触摸到无形无色无味的意义与价值,其本身又如一面镜子,照出我们精神的模样。

相关学习资源

联系微信

  • 扫描微信二维码,联系客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