家长需在小学生孩子学习过程中制造求知饥饿感和欲望

发布时间:2020-05-29文/发现好网课

给小学生孩子制造学习饥饿感和欲望
家长需在小学生孩子学习过程中制造求知饥饿感和欲望


小学五年级的琳琳很不喜欢学英语,英语成绩一直很不好。为此,爸爸苦恼了很长一段时间。在请教了教育专家后,爸爸到书店买来一些生动有趣的英文小人书,每天晚上他都会挑选一篇细细地讲给琳琳听,每次琳琳都听得很入迷。
 
 
几天后,爸爸激励琳琳说:"如果学好了英语,你就可以自己读这些故事了,那样理解起来也会更加有趣。"。后来爸爸干跪不给琳琳讲了,只是告诉她:"这些英文小人书上的故事非常有趣,只是爸爸没时间给你讲。"
 

 
渐渐地,琳琳产生了好好学习英语的想法,肯求爸爸教自己识英 语单词、记英语句子。在爸爸顺水推舟的帮助下,琳琳学得很努力, 英语成绩也越来越好。



孩子天生具备强烈的求知欲和探求精神,他们对自己不知道的事情,总是喜欢刨根问底,并勇于去探索、追求真相。爭实上,这样的心理需求是一种精神上的"饥饿感"。
 
 

也许,有些家长认为这种精神饥饿感很抽象,难于理解。其实很简单,精神饥饿感就像一个饥饿的人看到一块可口的面包一样,他会想方设法得到面包。
 


很多专家明确表示:精神饥饿感不仅有利于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、求知欲和积极性,而且会促迸孩子智力活动的发展,促使孩子坚持不懈地探求知识。
 


但是,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,不少家长却忽视了孩子的这种"精神饥饿感",一味地让孩子尽量多学一些知识。
 


德国医生内特尔认为,在智力培养中,家长过多给予被动剌激造成集中、饱和状态,会使孩子出现求知活动中的"厌食症”,即对求知缺乏兴趣,求知欲减弱,从而妨碍智力活动的发展。
 
 

因此,要想让孩子爰上学习,家长一走要转变传统教育观念'在学习上既要让孩子"吃饱",又要使孩子感到"还想吃",使孩子保持一走的"饥饿感"。
 

那么,具体来说,我们应该怎么做呢?
 

本栏推荐

联系微信

  • 扫描微信二维码,联系客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