父母如何正确把握对学生孩子的期待3个建议

发布时间:2020-06-11文/发现好网课

父母如何正确把握对学生孩子的期待

父母如何正确把握对学生孩子的期待3个建议

1、正确把握对学生孩子的期待,要符合孩子的实际情况


 
从自己的好恶出发,替孩子设计一个未来宏图,是一些家长乐此不疲的做法。比如,有的家长看见孩子喜欢电脑,就盲目地要求孩子 在一走时间内参加培训课,并拿到等级证书;或者让不喜欢写作的孩子,利用所有空闲时间向名师学习,尽早向作家的方向发展......

 
然而,现实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,忽视孩子的智能、兴趣、 个性特点,不切合孩子实际情况的期望,不仅容易成为孩子心理上的包袱,而且一旦实现不了,孩子就感受到挫折感,有时甚至还会产生逆反心理。这样的竝望,能对孩子产生作用吗?

 
曾经有一位小学生,开始学习成绩还不错。看到朋友的孩子报名参加了奧数培训,爸爸也替自己的孩子报了名。可是,这个孩子天生不擅长数学,总觉得达不到爸爸的期望,变得自卑、畏缩。后来,孩 子不仅讨厌学习奧数,而且连数学课都不愿意再听了。

 
在教育心理学中,我们常常听到一个词,叫"合理期望值”,即强调每一个年龄段的孩子都会有生理的和心理的特征和局限性。只有符合孩子生理和心理水平的期待,才能说是合理的、科学的。

 
因此,在对孩子有所期望时,做父母的不可仅仅按照自己的意愿对孩子建立期望,而是要考虑是否适合孩子自身的发展水平。只要孩子努力他就能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进步,这样容易积累孩子的自信心,父母的期待也能持续地激励孩子。

 
 
2、正确把握对学生孩子的期待,不要把期待只定格在分数上
 
 
对孩子有期待不是错,但是现在很多功利的家长把这种期待定格在学习成绩上了。这种情况造成了家长和孩子的心理焦虑,孩子知道学习包含的意味太沉重了。这样不仅会削减孩子学习的积极性,而且很容易打击孩子的自信心。

 
事实上,衡量一个孩子的学习成功与否有许多评价标准,父母的期望应该全面。比如,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。我们处于终生学习的社会状态,如果说孩子具有了学习能力,他对学习就有了热爰和执着, 是可以受益终身的。
 

洋洋是一个人见人爰、能说会道的小男子汉。但是,自从上了小 学后,他整个人就变了,常常会出现焦躁不安、沉默寡言的情况,也 不愿意去上学。爸爸感到很不理解,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。

 
经过咨询教育专家,洋洋爸才明白,原来是自己太过于看重孩子的分数了。平日,他经常对洋洋说,"这次考试,你一走要考90分以 上"、"只有你分数高,才能考上重点初中"……在高分的压力下,洋洋便产生了紧张、焦虑的情绪,对学习也提不起兴趣。

 
于是,洋洋爸调整了 "策略不再一天到晚把"分数"挂在嘴 边了,他开始注重在注意力、语言表达能力、计算能力及听课能力等对洋洋迸行培养。渐渐地,洋洋又恢复了以往的活泼可爰,学习成绩 也提高了不少。


 
3、正确把握对学生孩子的期待,引导孩子主动实现期待
 

在学习上,很多孩子都是被动的,习惯等待外来的指令和安排, 真正源于内心的霁求与动机则显得相当缺乏,从而导致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差。

 
因此,要使期望成为现实,得让孩子把父母的期望化为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。如你可以让孩子利用一切机会,参加各种形式的竞技活动,比如体育比赛、画画比赛、知识竞赛、讲演会、小发明评选、小创造展示等。

 
这样,可以増强孩子的好胜心、必胜心,激发孩子学习的需求与动机,从而促使孩子主动、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。
 

相关文章

本栏推荐

联系微信

  • 扫描微信二维码,联系客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