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1-2022上海杨浦高三期中统考作文《生活VS生活的意义》写作解析

发布时间:2021-11-11文/发现好网课



期中考丨杨浦高三统考作文


【材料】

有人说:作为人应该去寻找生活的意义。

也有人说:如果一个人一直在寻找生活的意义,他将不会生活。

 

思路导引

本期的思辨有点像双向的安全阀门,需要留意的是生活实践里“走极端”的状况,放眼四周,总能找到“没有意义,我便无法忍受生活”的典型错误。

 

三道关卡摆在那里,人得一步步走。

第一关,认识生活;

第二关,在生活里寻求意义;

第三关,意义注入生活中接受检验。

 

好的意义与科学方法是匹配的,经得起怀疑,能重复生效,并且接受“阶段性正确”的证伪挑战。

【思辨导引】

什么是“生活的意义”?

 

生活的意义是形而上的抽象概念,而非简单地诠释选择某种生活的理由。空洞的意义对生活是有害的,好比爱上一座城的宏大叙事,不如居委会志愿者为业主写个人短史的说法有力。寻找生活的意义,不仅意味着人的理性认知上升到理解自我的层次,而且有意愿回归到本缘性的问题:人,何以为人?我,何以为我?

 

生活的意义,不寻不行。

 

提倡一种良善的生活方式,必定能找到一种捉襟见肘的现世困境与之对照。
 

今人相较于古人,是没有宗教、信仰、家国意识等意义托付的快捷方式的,每个人都会与哲学的巨大挑战对弈——任意年龄段都会遭遇到精神危机:学生对抗意义缺失的“空心人”抑郁焦虑,上班族反思996、007工作时制的工具理性异化,中年人在变革中自我意义重构,老者必须思考“百岁人生”的幸福与尊严。

 

由此看来,人寻找生活的意义是人生的使命。

 

给生活以意义,而非给意义以生活。

 

化用作家刘慈欣的世界观“给岁月以文明,而非给文明以岁月”,我们不难看出任何目的与手段的错位,都会导致事与愿违的被动局面。寻找生活的意义是我们的目的,而非实现人生意义的手段,若此种逻辑/价值观横行于世,岂不是让专注于生活本身又无法自证其中趣味的人群难堪。
 

中国的读书市场有一本畅销多年的奇迹之书——作家余华书写的《活着》,抛开书中现代苦难史的书写创新,单就“为活着本身而活”的意义体系足以启迪世人盲目追寻意义感的误区。

本篇文章为免费观看,原创作者为:骆羁骆骊,微信公众号:顶尖语文课堂,欢迎大家关注学习。

本栏推荐

猜你喜欢

联系微信

  • 扫描微信二维码,联系客服